李士懋
时间:2019-05-09 来源:中华名医传承网 点击率:344
李士懋(已逝)
1936年出身于山东黄县。
2008年由河北省卫生厅、人事厅、中医药管理局授予“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”称号。
李士懋教授在临床上擅长治疗内科杂症,如心脑血管疾病、肿瘤、发热等急症。认为中医的优势在于治疗急诊。
形成了“溯本求源,平脉辨证”的思辨体系。即:第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,第二从整体观出发,第三以虚实为纲,第四以脉定证,第五动态辨治,第六崇尚经方。
具体学术思想体现:第一在脉学方面,提出脉诊在四诊中当居四诊之首,权重占50—90﹪,以脉定证,法依证立,方由法出,方无定方,法无常法,谨守病机,园机活法。第二在温病学方面,提出温病的本质是郁热,温病只分两类,温热与湿热,不存在伏气温病,温病的治疗大法为:“透、清、滋”。第三对汗法的见解,认为发汗法不仅用于表证,而且大量用于里证。发汗法用于寒凝证的治疗,并提出寒凝证的标准,即脉痉、寒象、疼痛。第四火郁发之。对火郁概念、分类、病因病机、传变、临床特点、涵盖范围、治则、治法、方药等,尽皆论之。提出脉沉而燥数,是诊断火郁证的重要指征。
总之,在临床上遵从传统的中医理论体系,即“溯本求源,平脉辨证”。对西医知识积极借鉴,但不以西医理论指导中医诊治和用药,也没有僵死固定的套路,追求辨证论治的最高境界是方无定方,法无定法,谨守病机,灵活辨治。
李士懋教授先后著成十六部学术著作:《脉学心悟》《濒湖脉学解索》是脉学阐微的专著,见解独到,曾被《中国中医药报》连载;《相濡医集》汇编既往之论文、医案,是“李士懋夫妻一生之足迹”的总结;《温病求索》是对温病的见解;《汗法临证发微》《火郁发之》是对治法的探微;《平脉辨证经方时方案解》是对常用方剂的解读;《冠心病辨治求真》《中医临证一得集》《平脉辨证传承实录百例》是验案实录,示人以巧;而李士懋最为看重的是反映他临床思辨的著作《溯本求源、平脉辨证》,此书是李士懋“独重脉诊、胸有全局”思想的体现。其中《冠心病中医辨治求真》获2009年度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。
李士懋教授获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(为第一主研人);获河北中医药学会著作一等奖一项;获国家三、四批优秀传承导师奖二项;主持国家十一五、十二五支撑计划课题各一项。2014年10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“国医大师”表彰大会上李士懋教授获得了“国医大师”荣誉称号,是河北省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医专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