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仰山
时间:2019-05-09 来源:中华名医传承网 点击率:338

石仰山(已逝)
1933年出生于江苏无锡。
1987年任黄浦区中心医院副院长,伤科主任医师至今。同年被推荐为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,上海市伤科学会主任委员,聘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特约研究员,上海中医药大学首批兼职教授,上海中医药大学,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。
1990年9月任黄浦区中医医院首届院长。
1983年,1985年,1987年三次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。
1986年获全国卫生文明工作者。
1991年首批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高级知识分子。
1992年为黄浦增辉十佳个人。
1995年评为上海市名中医。上海市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研究班指导老师。
石仰山教授擅长中医伤科,针灸,外科。气血兼顾,以气为主,以血为先。石氏理伤的基础原则,亦是气血兼顾而不偏废的。然而形体之抗拒外力,百节的能以屈伸活动,气之充也;血的化液濡筋,成髓养骨,也是依靠气的作用;所以气血兼顾而宜“以气为主”。不过积瘀阻道,妨碍气行,又当祛瘀,则应“以血为先”。今以新伤来说,一般的内伤,有时发作较缓,受伤后,当时或不觉得什么,过后乃发作,对此类病情,治法多“以气为主”而予以通气、利气。倘为严重一些的外伤,如骨折、伤筋、脱臼等,其病态立现,其治就需“以血为先”而予以祛瘀、化瘀。临床所见,症情变化多端,必须随机应变。总之,“以气为主”是常法,“以血为先”是变法。这是石氏理伤对内治所掌握的原则。
石仰山先后编撰出版《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·石筱山石仰山卷》、《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·石筱山石仰山卷》、《石仰山谈软组织损伤》等多本专著,发表《伤科的辨证论治》、《关于筋骨和肝肾关系的理论探讨》、《骨质增生》、《骨折论治》、《牛蒡子汤在伤科中的应用》、《石氏理伤手法谈屑》、《石氏消散膏治疗网球肘临床观察》、《论损伤血瘀》、《伤科用药举要》、《中医伤科对骨质增生的认识和治疗》等论文50余篇。
石仰山积极参政议政,曾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,多届黄浦区政协副主席,他积极献计献策,对促进本地区中医药事业的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;其“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若干建议”及“关于解决卫生系统职工住房困难”等提案获得优秀提案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