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祖望
时间:2019-05-09 来源:中华名医传承网 点击率:475
干祖望(已逝)
1912年生于江苏省金山县张堰镇(现属上海市)。
1947年任松江中医公会理事、江苏省中医师公会监事。
1972年,以干祖望为首,江苏省中医院正式挂上了“中医耳鼻喉科”的牌子。
1983年,江苏省中医学会成立了“中医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”,干祖望当选为主任委员。
198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成立了“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”,干祖望担任主任委员。
干祖望教授学验俱丰,擅治耳鼻喉科、口腔科等疑难杂病,他首先创立中医耳鼻喉科。“中介”学说,脱“三因”窠臼,干祖望大胆质疑这种学说的不足之处,提出“中介证”学说,重新解释“三因”。在中医传统的“望闻问切”四诊法的基础上,干祖望提出增加“查诊法”,借用现代医学的一切手段和方法(包括实验检查、物理检查),为辨证提供更多的依据。干祖望将传统的“八纲”(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)学说调整为“十纲”,他认为,八纲作为辨证纲领,是以表里分病变部位;以寒热别病理性质;以虚实说明正邪盛衰情况;再把表、热、实归入阳证;里、寒、虚归入阴证。这样阴阳二纲既是八纲中的总纲,则不应与其它六纲并列,否则形同虚设,也不符合逻辑。干祖望提出“十纲辨证”的学说,即表、里、寒、热、虚、实、标、本、体、用十纲,阴阳单列为总纲。并且发现两个新病种:“喉源性咳嗽”和“多涕症”。
干祖望一生笔耕不辍,著作多达四百多万字,经典著作包括《中医耳鼻喉科学》、《南京现存中医书目》、《护士学校教材•外科教材》、《中医食养疗法》、《尤氏喉科》、《中医鼻咽喉口齿•方剂选编》、《耳鼻咽喉古代文献•选、注、译、评》、《中医耳鼻喉科期刊资料摘要》、《干祖望诗集》、《中医喉科学》、《孙思邈评传》、《干祖望医话》、《干氏耳鼻喉口腔科学》、《干祖望耳鼻喉科医案选粹》、《干祖望经验集》、《干祖望养生之道》、《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•干祖望》、《干祖望医书三种》、《干祖望外科》等等,发表论文(包括医话)326篇,他的弟子及同行们阐述其学术思想和经验的文章百余篇。
1988年,干祖望率先将中医耳鼻喉科专业推向世界舞台,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厦门国济中医培训中心,成功举办了第一期国际中医耳鼻喉科培训班,学员来自美国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香港、台湾等国家和地区。1990年“全国500名名老中医师带徒”、1991年7月江苏省举办“拜师大会”时,干祖望收徒两名:陈国丰与徐轩。2001年至2004年,广东省中医院开展“院内师带徒”活动,干祖望作为老师之一,带教了李云英、廖月红两名徒弟。